搜尋此網誌

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

又,以三種善伏道,謂初、中、後善……

又,以三種善伏道,謂初、中、後善。以戒為初,以定為中,以慧為後。

上述說明的是藉由三學的修習,成就各別的三種清淨。接著要說明的是戒、定、慧的次第,也就是以戒為始,以慧為終的修學次第。

又,以三種善來趨向於解脫道,也就是所謂的初、中、後善。其中,以戒為初,以定為中,以慧為後。

云何「戒為初善」?有精進人成就不退,以不退故喜,以喜故踊躍,以踊躍故身猗,以身猗故樂,以樂故心定,此謂「初善」。
什麼是以戒為初善呢?有精進持善戒者成就不悔(avippaṭisāra;此處「不退應作不悔來理解)。由於不悔而生起喜(pāmojja,歡悅)。由於喜而生起踴躍(pīti ,喜)。由於踴躍而身輕安(passaddha)。由於身輕安而生起樂(sukha)。由於樂而心便得定(samādhi)。這就稱為「初善」。


「定為中善」者,以定如實知見,此謂「中善」。
所謂「以定為中善」,是指藉由定如實知見(yathābhūtañāṇadassana,如實智見)。這就稱為「中善」。

「慧為後善」者,已如實知見〔故〕厭患。以厭患故離欲,以離欲故解脫,以解脫故成自知。 
所謂「以慧為後善」,是指已經如實知見,所以產生厭患(nibbida)。由於厭患而離欲(virāga),由於離欲而解脫(vimutti),由於解脫而能夠自己了知(解脫知見,vimuttiñāṇadassana):「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」。


如是成就三善道。
像這樣,藉由以戒為初,以定為中,以慧為後的三種善而成就三種善道,即是趨向於解脫道。此以戒為始,以慧為終的修學次第出自《增支部》(A. V. 312)的教導,也可參考《中阿含》(T01, 485c10-18)。順帶一提,《清淨道論》雖也有提到初中後三種善來闡明三種善教,然內容不一致。


那麼,這三種善與「五解脫」又有何關係?
若以「五解脫來說,初善可對應修定階位的伏解脫」,也就是鎮伏五蓋獲得禪定的過程。中善可對應修觀階位的「彼分解脫」,也就是於達分定的基礎上如實知見。後善可對應「斷解脫」(道)、「猗解脫」(果)「離解脫」(涅槃)的過程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